首页/乐山楼市/正文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发布时间:2014-03-07 来源:乐山日报 发布者:
 
评论
  在市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围绕全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23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大会发言材料。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乐山中心城区美丽发展的建议
 
  乐山中心城区的建设之路应紧紧围绕“水润嘉州、生态乐山”的定位来开展,发挥水优势,彰显佛文化,打好生态牌,实现产城互动,景城相融。
 
  (一)大力实施主城区五大提升工程,以城带产。重点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一是实施“一退三还”示美工程。大力开展“退居还水、退居还林、退居还山”工程。“退居还水”,就是要让房屋远离河流与湿地,实现水质清亮,显水露水,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嘉州人文历史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使之成为水润嘉州的新地标。“退居还林”,就是要减小城市建筑密度,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植被恢复和园林景观改造,在城郊大道和城区干道上形成一街一景色、一路一特色的效果,重现海棠飘香的嘉州之美。“退居还山”,就是要拉开建筑与山林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三江沿线和绿心周边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实现显山露城,显水露城,变三江环抱的主城核心区为大公园、大景区。
 
  二是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要珍惜三江环绕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三江水资源,把三江打造成流动的风景和生态产业的容纳地,使之成为主城区的翡翠项链。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可从合理扩容大佛景区,适度建设凤洲岛入手,对凤洲岛侧的小铜河进行科学利用。通过“龙游三江”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把中心城区提升成为招商引智宝地、文化园、科技园之乡,成为乐山市名佛之外的又一名片。
 
  三是实施“凤舞嘉州”至美工程。利用城市中心的老宵顶、绿心片区、叮咚井、桂花楼、文庙等历史沉淀和生态元素,凸显主城区山、水、景、史、人的文化特点,建设一批有自身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使“城佛一体”遥相呼应。可考虑打通绿心至老霄顶的城市步行通道,把文庙、叮咚井、龙神祠、桂花楼、明城墙以及和竹公溪水上通道连成一片,并适当恢复乐山相关“历史与文化”内容,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突出、有相当规模的“历史名城公园”。可借助武汉黄鹤楼创意,建嘉州凤凰礼佛楼(塔),把文庙与附近遗存的古建筑、老民居串联成为展示乐山文化内涵的(嘉州)城史博物馆群。
 
  四是实施“智慧城市”信息工程。应当坚持信息化适度超前的理念,抓住光纤信息网络扩容提速被誉为“城市信息传播革命”的契机,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领域基础研究与市场推广,加大在金融、教育、物流、物联、网络等绿色产业的投入,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特别要借助网络技术,开发一批介绍、宣传、推广乐山产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微电影,与城市产业、城市营销、城市管理形成一体,为乐山市的生态经济、产业经济服务。
 
  五是实施“城乡一体”服务工程。改变城强乡弱的局面,打破户籍壁垒,按常住人口与发展态势,作好城市公共服务的五年与十年规划。实现城镇村公共服务内容、标准与服务主体的一体化。重点应放在交通设施、食品安全、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养老保健、社会管理等6个方面。可以把构建便捷的交通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开通区县同城化公交,打造好交通次枢纽,建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网络无缝舒适衔接的智能交通系统,促进交通经济圈的形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启动主城区四个产业崛起计划,以产促城。推进三次产业生态化、高端化发展,努力让主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一是以新型节能建材为突破口的绿色产业崛起计划。二是以国际休闲度假为目的地的旅游转型升级计划。三是以银发工程为发力点的康体养生崛起计划。四是以食品安全放心城为发动机的嘉州美食崛起计划。
 
  (九三学社乐山市委)
 
  高铁开通后峨眉山旅游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随着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峨眉山市即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开通后对峨眉山旅游业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机遇,一是客源市场更为广阔,二是旅游交通更加便利,三是区域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有五个方面挑战,一是快速交通增加了基础设施支撑压力,二是外联内滞增大了旅游集散压力,三是研发不足带来了产品开发压力,四是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营销提升压力,五是人才短缺加大了市场拓展压力。建议实施“六大工程”。
 
  一、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引入“禅城”概念,充分发掘和利用大佛禅院、大庙飞来殿(禅是佛与道相融的产物)、符溪径山寺、双福瓷佛寺和景区低山区寺庙群浓厚的禅文化底蕴,推广“寺在城中,寺在景中,禅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禅、城”理念,充分利用“名山、名僧、名城、名寺”的品牌效应,摒除喧嚣嘈杂的现代城市氛围,满足人们对“养心”的追求,构建和谐旅游城市。
 
  二、打造旅游精品工程。一是以峨眉山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加速开发“大佛禅院佛文化体验区、峨眉前山四季坪养生度假区、峨眉后山梅子湾康疗度假和大庙飞来殿道文化度假区”四大景区,使之成为我市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着力打造和开发一批产品鲜明、创意不俗、人们喜爱的宗教旅游产品,天主教的教堂婚礼,伊斯兰教的清真饮食一条街,佛教的工艺素斋,禅修培训教程等,以及特色宗教旅游纪念品。
 
  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提高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一是与文化融合。深度挖掘佛文化、道文化、武术文化和茶文化内涵,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旅游特色小镇。二是与工业融合,积极发展“高、新、轻、净”工业类型。三是与现代农业融合。依托峨眉山名茶种植、有机蔬菜等农业特色,建设一批旅游型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开发一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包装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文化、美食、采摘等体验活动,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集聚区和山区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
 
  四、交通对接工程。一是加快完善城市集散服务中心、旅游交通导引系统,建设城市休闲绿道,开通连接景区之间,配置多国语言观光巴士线路和自行车出租点,汽车租赁服务,并与旅游散客中心共同形成网络化的地面散客服务系统。二是进一步规范道路标识标牌。三是主动与风景区对接,协调解决游客零换乘的问题。
 
  五、城市品牌推广工程。一是围绕城市主题,精心提炼出一些能激发旅游者共鸣的情境、故事,推出城市形象。二是深度策划春之茶、夏之禅、秋之养、冬之乐等活动,配合适量硬性广告的投放,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三是深度策划“六个一”活动,即一句形象宣传口号、一部全域专题片、一部旅游宣传片、一部反应我市历史文化的电影、一部电视连续集、一系列微电影。四是大力发展会展会务活动。策划推出峨眉国际武术节比赛、峨眉国际桥牌赛、峨眉国际标准舞大赛等“三大”赛事。举办国际佛文化论坛、道文化论坛和中华中药博览会“三大”会展。组织峨眉国际啤酒节、国际采茶节、朝山会和峨眉大庙会等“四大”节庆活动。五是加强旅游服务行业培训和市民诚信教育,塑造我市“文明好客”良好形象。
 
  六、人才培训工程。一是努力吸引大学生从事旅游工作。二是引进旅游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建立旅游人才“专家库”,制定相关奖励和优待政策吸引海内外旅游人才。三是加强导游人才建设,建立新的导游管理机制、研究导游酬薪回报方式、提高导游工作地位、加强导游培训,放宽导游进入条件,吸引有志从事导游工作的社会人员加入导游行列。
 
  (政协峨眉山市委员会)
 
  打造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国·乐山国家水公园
 
  如何做好做活“水”文章,规划建设水利风景区,精心打造乐山国家水公园(Nationalwaterpark),对改善提升乐山水环境,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建立“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投入机制。
 
  一是以水为魂,构建乐山中心城市的新品味。乐山主城区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环绕,竹公溪、赛公河穿城而过,灵秀的水景风光及自然风貌营造出各色景观,形成了较之同类大多数三线城市稀缺的水景资源。应经过高起点的景观打造,凸显乐山老城区宁静优雅的休闲气质和宜居氛围,充分释放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品位,与乐山大佛交相辉映,与中心城区景城一体、山水相融的品位相得益彰。
 
  二是以水为魂,走出水利改善民生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将库区水利资源转化成水景产业优势,带动库区移民通过二、三产业创业增收,形成与移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以水为魂,实现观光游到休闲游的新转型。水可极大地扩大乐山旅游业的空间,对推动旅游业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型有积极作用。建议:积极构建以江、河、湖、库、渠为主框架,以城、郊、乡构成面、线、点相结合的乐山市水利风景区布局。如中心城区打造人、水、城相依相伴的居住、地产型休闲水利风景区;北部依托岷江平羌小三峡—荔枝湾打造美食、养生型休闲水利风景区;南部依托犍为同心桫椤湖等打造运动、游乐型休闲水利风景区;西部依托峨眉河形成“峨眉湿地,生态长廊”,彰显慢城理念,打造运动、生态型休闲水利风景区;东部以“耕城”为中心,依托中小型水库,结合农业、水产科技博览园打造游乐、文化型休闲水利风景区。
 
  四是以水为魂,建立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产业的新平台。应切实抓好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和项目包装,建立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社会存量资本积极投入水利旅游产业的新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水利风景区规划要纳入全市建设规划体系,突出水利特点、地域特色和水文化内涵。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四是先行试点示范,先期规划实施高中水库、峨眉河、平羌小三峡等水利风景区建设。
 
  (特邀界别)
 
  打造乐山城市文化综合体彰显城市发展软实力
 
  (一)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城市文化综合体应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副中心区、边缘区,形成不同的文化生态圈。按照“发展经济、文化先行”的思路,把文化内涵与文化理念体现和渗透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乐山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内容,与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用地规划无缝对接。一是依托现有图书馆、文化馆,打造文化街区。应重点抓好乐山市文化馆、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推进市博物馆、非遗博物馆等市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入政府的重点项目工程。同时,应加快推进乐山市美术馆阵地建设和数字美术馆建设。二是将现老公园、老霄顶、文庙,建设成市民休闲文化区域。三是建设嘉州文博城——中国西部博物馆聚集中心。该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应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尽快形成以文博旅游产业为支撑,集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展览、学术交流、交易拍卖、当代艺术创意产品开发、销售和文博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四是依托嘉定坊,壮大文旅产业。五是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如青江新区、高新区、苏稽新区等),应加大创新与引进力度,发展具有乐山优势的新型文化业态。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全面落实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经费和运行经费,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性支出预算,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更新的投入力度,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财力资源,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中央和省上下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市上设立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落在实处。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或资助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捐赠人、参与人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享受优惠。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内容甚多,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政府要把文化建设纳入整体工作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民进乐山市委)
 
  发展养生产业打造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积极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产业。基于传统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而制作生产口服液、补品类保健品,如蜂王浆、人参口服液等;研发生产中医药保健用品,如各种保健袋、药枕、中药化妆用品等;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如***、推拿、刮痧、针灸、足疗等。
 
  二、大力发展健康休闲养生旅游。以世界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为核心,联动各区县的特色景点、非物质遗产,将养生理念融进文化旅游,形成特色鲜明的“组团式”文化养生旅游,如犍为嘉阳小火车、罗城“船街”、文庙、川剧艺术,马边、峨边的小凉山彝族文化、黑竹沟探险旅游,金口河大峡谷,沐川纸业、草龙,五通桥、井研的盐文化,峨眉佛文化、武术文化,夹江宣纸、陶瓷,沙湾沫若文化,市中区嘉定文化等。
 
  三、开发“乐山牌”旅游养生产品。以养生、怡情、休闲、保健、娱乐、美食等支撑我市旅游产品体系,开发、生产具有乐山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养生用品;以举办大佛节、峨眉武术节等为契机,发展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文化展演与文化娱乐业。
 
  四、打造养生休闲园区。在城市和特色旅游景点,建设养生科普主题公园。充分利用我市茶叶、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庭院、果园、花圃、山庄等林果农业资源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游客,积极发展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各种类型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点,如农家乐、果园乐、养生山庄等,加强设施建设,使之有规模、有特色、上档次。
 
  (市政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农工党乐山市委)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建设美丽乐山
 
  (一)发挥政府对环卫行业的主导作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工作网络。首先,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是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其次,健全工作网络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保障。最后,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实现市(区)、镇(街道)、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街道)中转、市(区)集中的环卫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是落实环卫设施用地,保证建设进度。将环卫规划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确保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用地到位,及时建设和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公共财政保障,落实管理资金。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必将大幅度增加其处理成本。因此,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关键和保证在于加强市级公共财政对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力求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与垃圾处理市场化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专业服务公司合约制运作模式,逐步推进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进程。
 
  四是注重特殊性,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
 
  五是加强环卫宣教,引导垃圾源头分类。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分类投放习惯。
 
  六是拓宽资金渠道,实现多元化融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及运行资金需求量较大,社会各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资金利用效率。以政府为主导,协调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投资关系,广泛运用现代国际通行的运作机制,筹集社会资金、合理应用。
 
  (二)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三)科学制定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因地制宜减量处理。编制《乐山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乐山市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市、镇、村环卫基础设施。一是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农村现实状况相结合,对有经济实力的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城乡一体化,对经济实力不足的,逐步推进。二是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实施。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投入。四是采取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合理搭配垃圾填埋技术、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合理规划和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努力构建循环经济。
 
  (四)构建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为提高基层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投资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二是构建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建立乐山“双百”大城市环卫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乐山“双百”大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环卫基础数据库系统、环卫作业监管系统、固废监管系统、环卫终端处置系统、环卫资产管理系统、GPS车辆管理系统、视频监督系统、公众监督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协会管理系统、监督考评系统、OA办公子系统等。综合运用3S(GIS、GPS、RS)、3G、数据库、网络信息(WEB)等技术,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为核心,实现规范化、精确化、精细化、共享化的管理。
 
  (致公党乐山市委)
 
  综合治堵还畅于民
 
  打造顺畅交通,既是保障市民出行权利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设“双百”区域中心城市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设立机构,加强领导。2012年1月,成都市成立了缓堵保畅办公室,集合交委、规划局、国土局、城管局、公安局、公交集团、交投集团等10多家单位,在拟定城市交通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畅通工程、协调部门冲突和矛盾等方面,开展组织协调工作。我市也应成立相似机构,提高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把治堵、缓堵作为共同目标,开展拥堵治理,消除拥堵因素,努力让市民享有顺畅的城市交通。
 
  (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一方面,要通过淡化老城区政治和商业地位、改变老城区基础教育、行政办公过于密集的状况,外迁党政机关、学校,完善柏杨、肖坝新区的学校和医院等功能配置,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市民用车频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青江新区的规划,既要保障青江新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全,居民能够就近入学、就医、工作,又要加强交通压力研究,尤其是青江新区受西面青衣江限制,主要车流朝向东南,将来长青路、蟠龙路能否承受交通压力,是否形成新的瓶颈部位,应当早作研究,必要时应聘请专家学者,建立清江新区交通数学模型,对主干路走向、道路线型、路口设置、调度策略等作必要的调整。
 
  (三)加大投入,调整改善。对于中心城区的顽固拥堵路段,有必要采取措施局部改善。一是打通滨河路在岷江大桥、二号桥下的断点,朝霞路沿竹公溪延伸至春华路,增强新老城区的沟通能力。二是加大瓶颈部位、拥堵路段的立体交通建设,采取人行天桥、渠化路口、封闭路段等措施,提高车辆通过能力。三是在老城区修建立体停车楼,解决占道停车问题。四是改造公交车站台,全面采用港湾式站台,避免公交车占用行车道停车引发拥堵。
 
  (四)加强协调,提升路况。道路建设、市政、电力、通讯等部门应加强协调,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道路设计、施工质量,实现管线沟同步预埋,避免因部门之间配合不力造成的后期开挖施工。加强中心城区街道损坏情况的监管,及时组织抢修,填平坑洞,保障城市道路的畅通。对于路面开挖施工,应有完工时间限制,有施工组织措施,有保障通行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
 
  (五)严格执法,纠正违章。对一些特殊路段加强监控,全面加强流动执法,提高执法刚性,使维护良好交通秩序成为工作的常态,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效行为。
 
  (民盟乐山市委)

热门楼盘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返回顶部